近日周末理論大講堂聆聽了楊子強教授主講的《準確把握新時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提高思政課教學針對性和吸引力》專題報告,深受啟發。楊子強教授是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主抓學生工作,他的專題報告最后 一部分重點分析了如何給學生“一顆種子、一把鑰匙、一架梯子”,而我想從思政課老師的角度談點認識。
青年學生正處在人生之路起步的關鍵階段,他們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廣大一線思政工作者的保駕護航,只有做好“引路人”的本職工作,才能將歷史的接力棒交到他們的手中。
- 精耕細作,播撒熱愛祖國的種子。一個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就是愛國。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一是要用好移動思政教育這一主陣地。寧夏不僅是少數民族地區,而且是紅色故事之地,無處不顯示著革命文化、綻放著英雄故事、民族共同體事跡,我們要善于將這些經典與科學理論相結合,聚焦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用歷史的發展、真理的力量、現實的成就來引領大學生不斷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要通過豐富多樣的品牌活動打造學生思想引領的高峰。從大一到大四,依托不同內容的教育內容,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依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資源優勢,以重要紀念日為契機,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充分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
- 精準引領,系好立鴻鵠志的扣子。大學生可塑性強,正處在精神世界的養成期,如果能夠在新時代長征路中與國家同發展共命運,樹立遠大志向,那么就能在未來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反之,則會囿于小我,逐漸放松對自我的約束。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一是要用好主課堂宣講這一“發聲筒”。通過講理論、講信仰、講人生、講奮斗,加強學生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前途也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將自身的志向目標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融合,為國家發展貢獻青春力量。二是要發揮好網絡思政“擴音器”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利用,以及大學生成長規律的不斷變化,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應當結合網絡平臺,不斷拓展思政教育的空間和渠道。通過發布青年大學習、講述主題微黨課、制作理論微視頻等方式構建理想信念教育網絡平臺,積極推動各類網絡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
- 精心指導,鍛造學問求真的鑰匙。知識是每個人成才的基石,當今世界正處于信息化飛速發展的時期,雖然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迅捷,但一些虛假言論、快餐知識等亂象的出現,導致大學生開始“亂花漸欲迷人眼”,如何引導大學生求真學問。一是要帶領他們學好馬克思主義真理。我們黨選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唯物辯證法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系和發展規律。要想學好馬克思主義真理,大學生要自覺學、刻苦學、帶著問題學、聯系實際學、結合原著學,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二是要確保他們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大學四年作為本科生三觀建立、獲取知識的關鍵時期,應當切實加強班主任、專業教師、專職輔導員三方協同合作,充分發揮育人合力,為學生專業學習保駕護航。也可進一步實施學業情況動態分析,針對學業困難學生建立預警機制,早發現,早落實,早幫助,還可成立“學習工作坊”、“伴學學堂”進行精準幫扶,讓學業指導落到實處。精耕細作,播撒熱愛祖國的種子
四、精細打磨,架設知行合一的梯子。不論學習還是工作,都要面向實際、深入實踐,實踐出真知。實踐課堂作為理論課堂的延伸、補充和發展,我們要充分發揮其作用。一是開展體驗式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社區服務、鄉村支教等志愿服務活動,讓大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回報社會、提升社會責任感。二是開展沉浸式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理論宣講、知識問答、心得分享加強思想引領,鼓勵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寢室,在寧夏博物館、雷鋒紀念館、烈士公園等地親身感受紅色經典、民族文化,接受一次“沉浸式”的精神洗禮和儀式教育。三是開展感悟式社會實踐活動。在寒暑假期間可以組織開展和國民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專項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按興趣、跨院、跨年級組建團隊等。通過不斷優化相關實踐育人內容和環節,不斷提高實踐育人參與率和覆蓋面,讓青年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長知識、增才干、受教育,切實提升實踐育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