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5-04-29
點擊:54
興武營戰斗舊址位于吳忠市鹽池縣城西北60公里處。
該遺址在明代以前稱“半個城”,建筑年代不詳。明正統九年(1444年)筑興武營城,古城一里見方,有西、南兩門,帶甕城。城墻甃以磚,高聳雄偉,為長城線上一要塞。明代在此設興武營守御千戶所,與花馬池(今鹽池縣城)并重。
至民國時期,興武營仍然人煙輻輳,商賈云集。
20世紀40年代陜甘寧邊區大生產運動期間,駐守鹽池的八路軍警備3旅7團指戰員們,響應毛澤東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在興武營城下開展大生產運動。其中兩個營挖甘草40多萬斤,另一個營開荒種地,產糧 100多萬斤,實現了自給自足。
1946年8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馬鴻逵部緊密配合,出兵侵占了鹽池縣的余莊子、大圪垯、興武營。為了打擊敵人,保衛邊區土地,鹽池縣城區基干自衛軍(民兵)和余莊子游擊隊,配合解放軍警備3旅8團,在郭炳坤、白壽康等首長指揮下,于12月3日深夜包圍了興武營,對馬部騎兵展開猛烈攻擊。敵軍措手不及,頓時大亂,丟盛棄甲,倉皇潰敗。戰斗經3個小時勝利結束,斃傷敵軍數十,俘虜敵兵百余人、戰馬百余匹、200多峰駱駝,還有大批物資。
興武營戰斗打響了解放寧夏的第一槍。戰斗結束后,定邊與鹽池縣城內懸旗3日,萬名群眾敲鑼打鼓涌上街頭,熱烈慶祝興武營大捷。
解放后,興武營城上所甃的磚石于20世紀60年代被拆除,只留下土筑城墻至今保存尚好。城內居民在城墻被拆毀后陸續搬走,古城遂被廢棄。
興武營戰斗舊址于1986年1月被鹽池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鹽池縣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