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5-06-13
點擊:2109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路徑,6月4日上午,馬克思主義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教研室以“立足育人之本,提高課堂‘抬頭率’”為主題,開展了一場集智共研活動。活動聚焦《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程建設與改革創新,圍繞如何增強課堂吸引力、提升育人實效展開深入研討,教研室全體教師參與交流。
活動伊始,青年教師朱瑩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分享了經驗,例如在講解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過程中社會深度互嵌交融時,引用學校附近互嵌式社區的具體案例,引發學生的共鳴,并主動留意身邊各族群的互動交融,將思政課融入生活當中。劉春燕老師從課程內容的角度進行了闡述。她表示,《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程涉及時間線較長,內容較多,學生容易出現疲憊感,這也是導致學生“抬頭率”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此,可以通過講述英雄事跡和感人故事激發學生的熱情,例如通過土爾扈特部萬里東歸的感人事件,不僅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民族擁有極強的向心力,同時能夠增加思政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華彩霞老師則從學生心理和學習動機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她指出,部分學生對思政課存在一定的偏見,認為思政課與自己的實際生活和未來發展關聯不大,因此缺乏學習思政課的內在動力。她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需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激發學習熱情。
教研室負責人蒲淑慧最后指出,學生的“抬頭率”是衡量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有效提升學生的“抬頭率”是打造“金課”的首要前提。課程的改革落到最實處就是課堂的改革,課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點課程,其教學目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她提出,提高思政課的“抬頭率”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教學方法、課程內容、學生心理以及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入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養,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思政課教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