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日期:2025-05-27
點擊:2498
回六莊——寧夏第一個回民自治鄉位于吳忠市鹽池縣西部邊緣與靈武市馬家灘鄉交界處。
該地是由井溝、南灘、老莊子、強家灘、苦水兒、岔岱6個純回民自然村組成的一個行政村,所以自古以來稱之為“回六莊”。1942-1943年,中國共產黨曾在此成立過寧夏境內第一個回民自治鄉。
1936 年鹽池解放后,最初只劃有4個行政區,不久后增加了紅井子區,成為5個行政區,共轄25個鄉,回六莊隸屬鹽池縣四區五鄉管轄。
中共中央和陜甘寧邊區政府歷來重視回民地區工作,鹽池、定邊一解放就成立了蒙古工作委員會(駐定邊,主任高崗)和回民工作委員會(駐鹽池,主任賈拓夫),隸屬中共少數民族委員會(主任李維漢),專門進行蒙古族同胞和寧夏回族同胞的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940年1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派遺回民工作巡視團一行6人,在團長馬文良的帶領下,經定邊到鹽池回六莊工作,由于該地接近馬鴻達管轄地,巡視團工作了一個月,就被蓄意制造摩擦的馬鴻達部破壞(6人只有1人脫險),烈士馬文良就是在這里被抓捕的。
1941年秋季,鹽池縣舉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鄉級民主選舉。在這次選舉中,回六莊實行了民族單位獨立選舉。選舉出鄉級參議員4人、候補鄉議員1人、縣參議員1人。1942年4月,三邊分區黨委根據群眾意愿和要求,報請中央西北局批準,在定邊西關新華街(回民聚居地)成立了寧夏第一個回民自治區。與此同時,將鹽池縣的回六莊也劃為其中的一個回民自治鄉,直屬定邊回民自治區管轄。當時回六莊自治鄉有回民人口200多人,大部分務農,也有做小生意的。當地回民馬光榮當選為回六莊回民自治鄉鄉長。由于回六莊與定邊相距 100多公里,當時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管理上有諸多不便,在1943年夏,經中央西北局批準,又將回六莊劃歸鹽池縣四區五鄉。回六莊回民自治鄉雖然僅存在了一年多時間,但它是寧夏境內繼豫海回民自治縣以后,在共產黨領導下成立的第一個鄉級回民自治政權,其歷史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回六莊6個自然村現居住數百戶當地村民,總人口已達2000人,為一典型西北山區風貌的村莊。